生粉是指用于勾芡的烹饪材料,而淀粉不仅指烹饪用的材料,还泛指葡萄糖分子聚合而成的物质;还有生粉是玉米淀粉、土豆淀粉,而淀粉则含有菱角淀粉、绿豆淀粉、小麦淀粉、甘薯淀粉等多种淀粉;然后就是淀粉用途比生粉用途广,生粉适合用来勾芡,而淀粉可以用来制作蛋糕、点心、凉糕、勾芡等。
日期:2020-09-25 来源:周六天气网
最近,全国强对流天气多发,“局部地区”前一分钟还晴空高挂,下一分钟天气就立马“翻脸”,乌云翻滚,白昼如夜。那么,强对流天气到底都是什么?为何总出现在“局部”?
强对流 “家族”成员都是“暴脾气”
强对流天气是指发生突然、天气剧烈、破坏力极大的灾害性天气,其出现往往电闪雷鸣、风大雨急,惊心动魄。雷暴、飑线、冰雹、龙卷风、雷雨大风、短时强降水是强对流“家族”主要成员。
所有的强对流天气都离不开强烈的对流系统。例如,最典型的夏季午后强对流天气,太阳炙烤大地,近地面大气被加热膨胀,形成上升的暖湿空气流,当上升到一定高度时,由于气温下降,空气中包含的水蒸气就会凝结成水滴,水滴下降时,又被更强烈的上升气流携升,如此反复,小水点集成大水滴,直至高空气流无力支持其重量,最后形成了激烈的降雨。
我国幅员辽阔,全年12个月,一天24个小时,全国都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且每个季节、每个地方出现的强对流天气种类也不一样。
总的来说,3-4月华南强对流开始增多,之后随着副热带高压向北移动,再加上东北冷涡频繁“登场”,5月全国强对流天气逐步进入高发期。像是东北和华北地区6月平均雷暴日数很多地方超过8天,川西高原局部、云南南部和华南局部,一个月中有14天以上可以听见雷声滚滚。省会级城市中,最“招雷”的当属海口,平均一年中有84.2天能听到雷声,也就是说大约每4天雷声就会来海口打卡一次。
冰雹是强对流天气较为激烈的一种,从全国省会级城市平均情况来看,5-9月为我国主要的降雹时段,占比超过70%,尤以5-6月为高峰期,占比超过35%。
强对流属中小尺度天气系统 来去匆匆“神出鬼没”
影响范围小、生命史短,决定了强对流天气常发生在“局地”。不像台风、冷空气这些天气系统中的“大手笔”,影响范围达到几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影响时间持续多天。强对流天气属于中小尺度系统,影响范围大约只有几十公里,甚至几百米(比如龙卷风),生命史也短,持续时间多是几个小时,甚至几分钟。
除了尺度小,强对流天气还来去匆匆,常“神出鬼没”,踪迹很难捉摸,且致灾性强。其中龙卷风尤难捉摸,且孕育龙卷风的天气条件常常与雷雨大风极为相似。比如2019年7月3日,辽宁开原龙卷风突然而至,造成多人伤亡,辽宁开原工业园几成废墟。
此外,代表性的强对流天气还有飑线,飑线是排列成线状或带状的雷暴群,雷达图上看,飑线为一条鲜艳的现状或带状回波。前段时间演员金瀚在水面玩帆板时就遭遇飑线突袭,从他发布的视频中能够感受到现场风雨有多强,幸好他本人死里逃生。
伤不起的强对流!为何老天爷总爱突然“变脸”?飑线构成复杂,像是冰雹、强降雨、闪电、龙卷风等在飑线中可能单独出现,也可能几个相伴出现。
在强对流天气“暴脾气”的背后,有时还隐藏着美的一面,强对流突袭前后当地可能还会伴随出现震撼的天气现象,比如乳状云、幡状云等,堪比科幻大片。
这就要说到强对流天气几乎都有的一个共同“始作俑者”——积雨云。积雨云厚且高,在大风推动和助力下,容易形成特殊的奇观。像是最近全国多地现“白昼如夜”现象,霎时间天色昏暗,主要就是由于对流云底的高度很低、云比较厚等因素,能见度迅速降低导致。
最近强对流天气逐渐频繁,提醒各位小伙伴要提高防范意识,可以关注短时临近天气预报,看看未来1-6小时的天气;也可以查询雷达图,当雷达图上出现了红色,甚至紫色的回波,并且向着自己的城市移动,那就要小心了。俗话说,惹不起,躲得起。对于强对流天气,最好的防御就是躲避。
【上海】今明天晴好气温低 周四起小雨报到
【安徽】中东部气温开始回升 南方雨雪渐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