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气常识 > 立秋养生小常识 立秋节气养生起居饮食知识

立秋养生小常识 立秋节气养生起居饮食知识

日期:2020-08-04 来源:周六天气网

导语:每个时节都有每个时节的养生方式,来到立秋之后,秋天就开始了,我们在生活各方面都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以顺应时节的不变化,达到养生目的。那么,2020立秋养生小常识有哪些呢?下面一起来了解立秋节气养生起居饮食知识。

立秋养生小常识  立秋节气养生起居饮食知识

立秋养生小常识  立秋节气养生起居饮食知识

立秋起居

起居调养:早总早起,防寒保暖。

立秋时节,人们可以感觉到秋高气爽,此时人体阳消阴长,为此应做到“早睡早起”。早睡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以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避免阳气收敛过多。秋季适当早起,还可以减少血栓的形成,对预防脑血栓等疾病有一定的意义。

立秋过后,昼夜温差逐渐变大。白天气温还较高,到了晚上却有较明显的下降。因此,要注意防止夜间着凉。同时,昼夜温差大,人体免疫力承受着极大的考验。如果还像夏季长时间吹空调、吹风扇,或是在比较凉的夜间睡凉席,都可能导致肢体局部酸疼、腹泻、感冒等,而关节炎、颈椎病、肩周炎、椎间盘突出等疾病,很容易因受凉而复发。人们都知道天气太热时容易中暑,而这样白天受热晚上又突然受寒,容易对肝脏、心脏以及脾胃造成伤害,使人们中“阴暑”,患者会出现身热头痛、无汗恶寒、关节酸痛、腹痛腹泻、面肌瘫痪等症状。立秋过后,天气将逐渐转凉,建议尽量少用空调,也不宜对着门窗睡觉,避免受到冷风侵袭。睡觉时,最好加条毯子或薄被。早晚清凉时尽量打开窗户,以交换室内外的空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另一方面,立秋之后气温开始慢慢下降,一些怕冷的人士很快就穿上厚厚的衣服。其实,’这样做反而会“捂”出火来。在民间流传着“春捂秋冻”的说法,适当“秋冻”,有利于提高身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和抗寒能力,从而使肌体逐渐适应寒冷环境,以保证肌体从夏热顺利过渡到秋凉,对冬季常见的各种疾病,尤其是呼吸道疾病能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

因此,在温差变化不是很大的初秋时别忙着加衣,特别是青壮年,原则是“使身体略感凉意,但不感觉寒冷”。立秋时节,可以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御寒能力,适当“秋冻”可以增强孩子的抗寒抗病能力。

饮食调理:宜祛暑滋阴,调理脾胃。

立秋养生小常识  立秋节气养生起居饮食知识

立秋养生

立秋之后,昼夜温差加大,在饮食上应坚持祛暑清热,多食用一些滋阴润肺的食物。医学专家认为,秋季燥气上升,易伤津液,因此,在饮食上应以滋阴润肺为宜,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另外,多吃豆类等食物,少吃油腻厚味之物。

考虑到天气还可能会依旧炎热,市民可通过多吃蔬菜、水果来降暑祛热,还可及时补充体内维生素和矿物质,中和体内多余的酸性代谢产物,起到清火解毒的作用。蔬菜应选择新鲜汁多的,如:黄瓜、冬瓜、西红柿、芹菜等。水果应食用养阴生津之品,如:葡萄、西瓜、梨、香蕉。另外需要提醒的是,立秋之后生食大量瓜类、水果容易引发胃、肠道疾患。因此,脾胃虚寒者注意不宜食用过多。

实际上立秋后很长一段时间,气温还是较高的,空气湿度也较大。再经过苦夏的煎熬,很多人脾胃往往很虚,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调理脾胃应该侧重于清热、利湿、健脾,以使体内的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

脾虚的人常常食欲不振、肢体倦怠、面色萎黄,秋天不妨适度吃点健康和胃的食物,以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如芡实、山药等。

经过一个夏天后,人们的身体消耗很大,特别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虚寒。因此,在选择食物时,不宜过于寒凉,如西瓜、梨、黄瓜等,要少吃。

另外,秋天正是养阴补虚的好时节,但是秋补可不能乱补,只有了解自己的体质才好对症进补。如果呼吸浅短,声音低微,神倦懒言,动则汗出,食欲减少,舌质淡就属于气虚体质。用黄芪、党参、西洋参沏水喝,或者做粥喝是最简单的方式。

    相关推荐:   

早立秋和晚立秋怎么分 早立秋和晚立秋有什么区别

今年立秋是早上还是晚上 2020年立秋时间是早还是晚

早立秋的早指的是什么 早立秋有什么说法

今年立秋后天气会怎样 2020年立秋节气天气预测

河北立秋吃什么 立秋河北人需准备的食物

山东立秋吃什么 立秋山东必备小豆腐

立冬的饺子立秋的面什么意思 为什么是立冬的饺子立秋的面

北方立秋这天吃什么饭 北方人立秋桌上必备主食

关于立秋最著名的古诗 立秋经典有名的诗句精选

北京人立秋吃什么传统食物 老北京立秋一定会做的菜

立秋吃包子习俗 立秋吃包子有什么寓意

当前天气生活 养生健康 地方特产 地方文化 美食天下 天气旅游 天气资讯 天气常识

热门景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