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粉是指用于勾芡的烹饪材料,而淀粉不仅指烹饪用的材料,还泛指葡萄糖分子聚合而成的物质;还有生粉是玉米淀粉、土豆淀粉,而淀粉则含有菱角淀粉、绿豆淀粉、小麦淀粉、甘薯淀粉等多种淀粉;然后就是淀粉用途比生粉用途广,生粉适合用来勾芡,而淀粉可以用来制作蛋糕、点心、凉糕、勾芡等。
日期:2019-11-11 来源:周六天气网
这两天,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然而,北京再次“求雪”失败,只有“干着急”的份!截至1月31日,北京已经59天没有出现有效降水了,并成为今冬唯一一个未见雪花的北方省会级城市。不少人感叹北京越来越贫雪了,那么这是真的吗?
北京的雪很“贫” 要么不来要么乱来
北京的降雪日数正以平均每10年少1天的速度递减。1961-2017年的统计显示,北京的年均降雪日数已从20世纪60年代的16.5天减少为如今的10.1天。
北京降雪日数虽减少,降水量却没少。进入21世纪,北京冬半年的降水量反而有所增多,2001-2010年的平均降水量达到历史最高点,2011-2017年的均值也位列第二名。北京的降雪呈现出次数少、极端性增强的特点。
气温升高 “造雪”功能失调
就北京而言,95%以上的降雪都集中在11月至次年3月。在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北京降雪集中期的平均气温从60年代的-0.51℃升至目前的2.01℃。
气温升高导致空气中可携载的水汽量变大,水汽就比之前不易饱和,而只有水汽饱和之后,才能凝结出液态的水或固态的冰晶,从而形成雨雪。所以气温升高导致降雪次数减少。
空气中可携载的水汽量变大就如同将10人小客车换成了20人大巴士,在客流不变的情况下,发车频次势必降低。然而,大巴士可以容纳更多的人,所以一旦满员发车,水汽充足,就容易下场大雪、甚至暴雪。
初雪很“任性” 有的急性子有的爱迟到
在北京,初雪也越来越任性,要么来得明显偏早,要么严重偏晚。根据1961-2017年的统计,北京初雪出现在次年的现象只有7次,而近10年就占3次,均偏晚50天以上,同时还有2年的初雪来得尤其早,双双挺进历史前五早。
初雪如初恋 冷暖“缘分”是关键
雪的形成需要冷暖空气的共同作用,对北京而言,冬季多西北风、空气干燥,故“冷空气易等,水汽难求”。北京下雪有两种冷暖空气的理想配置,但两种配置都存在水汽进京难的问题。
所以,北京初雪如初恋啊,啥时候能来,只能“随缘”。
【上海】今明天晴好气温低 周四起小雨报到
【安徽】中东部气温开始回升 南方雨雪渐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