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健康 > 河南除夕的习俗

河南除夕的习俗

日期:2020-06-14 来源:周六天气网

  河南除夕的习俗

  1、河南除夕的习俗

  1.1、拜年

  据明朝陆容《菽园杂记》记载,拜年习俗最早行于明朝京都。朝官往来,不管认识与否都要互拜,百姓则各拜亲友。清代时兴在春节时送“拜盒”,即将贺年帖放在精致美观的饰盒里送给亲友,以示庄重。今日中国民间,“拜年”已成为一种传统习俗,至亲爱友和同事们,走家串户、登门拜年,互致问候。

河南除夕的习俗

  1.2、压岁钱

  过年给孩子一些压岁钱是中国的传统民俗。压岁钱饱含着长辈对晚辈的祈福求安。

  1.3、放爆竹

  春节燃放爆竹之俗始于汉代。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2、除夕夜节日起源

  先秦时期的逐除。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据称,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西晋周处撰著的《风土记》等史籍。

  3、除夕的传说故事

  古代汉族民间传说中,除夕夜有一只一角四足,形貌狰狞,生性凶残的恶兽——夕,因冬季大雪覆盖而短缺了食物常到附近的村庄里去找吃的,因其身体非常庞大、脾气暴躁、凶猛异常,给村民带来了很大的灾难。在这一天人们战胜了夕所以,流传下来叫除夕。

河南除夕的习俗

  河南除夕年夜饭吃什么

  1、河南烩面

  河南烩面,存在于每个河南人的心底。和面,面稍微软一点(面里要放盐);每半个小时和一次,一共和个3、4次就行了;醒面至少3个小时以上,不然面没劲儿;带骨牛肉,或羊肉炖汤,汤里只放姜,连盐都不要放;肉炖差不多烂,以后将肉捞出;将骨头剔掉,肥肉剔掉继续放回锅里炖;炝锅;准备香菜、葱花、豆腐皮丝、海带丝备用;在开始做之前半个小时,将面全部写成两厘米宽的长条,两面抹油,再醒半个小时;将长条的面甩开,越拉越长,拉成细面条;下锅中煮熟,面块熟时,将海带、菠菜放入一起煮熟;准备大碗,放入切好的肉、香菜、豆腐皮丝、葱花、盐、味精、辣椒;将煮熟的面盛入,再浇上炖肉的汤即可。

  2、胡辣汤

  在锅中放入适量水加入高汤放入胡辣汤料、胡椒、辣椒等,大火让其烧开;待锅中水烧开后,放入羊肉、面筋。待羊肉、面筋熟后将适量面筋水倒入锅中,烧至汤汁变稠时,放入粉条、葱、精盐、味精、酱油,文火熬制5分钟即成;起锅盛汤,依据个人口味放入适量香油、醋。

  3、扣碗酥肉

  将猪肉洗净、切成筷子条,一寸长;鸡蛋、粉芡、面粉、油一起制成小酥糊,把肉拌匀;锅里倒入油,油热6成,将拌好的肉条入锅炸至颜色稍稍变黄捞出、重油一次;把炸好的肉放入碗内,加入八角、花椒、葱、姜、味精、高汤、盐、料酒、酱油。上锅大火蒸90分钟,如果等不及,可用高压锅,十几分钟就好了。

  4、饺子

  正宗年夜饭不能少了饺子。除夕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习俗。在除夕吃饺子,有“更年交子”(来年交好运)之意。在河南人的年夜饭里,“饺子”绝对是重头戏,没有饺子的年夜饭是难以想象的。

  汤锅注水至1/2处,加入少许盐,搅匀;大火煮开,将饺子顺着锅边滑入;煮至饺子浮起,加入挂面,煮至挂面熟透,色香味俱全的金丝穿元宝就做好啦。

  5、鱼

  鱼是第二主角。除了饺子外,鱼,因“鱼”和“余”谐音,有“吉庆有余”、“年年有余”的象征,也成了河南人除夕饭桌上的第二主角。红烧鲤鱼是最常见的一种做法。

  鱼收拾干净切花刀,抹上盐和料酒腌制10分钟;锅烧热倒油,放入鲤鱼炸至定型;葱打结,姜切片,蒜拍一下和花椒,八角,茴香,干辣椒一起放入锅中;煸炒出香味,加入白砂糖,生抽,老抽,盐,适量开水,大火烧开,小火炖20分钟;大火收汁至粘稠,盛入盘中撒上香菜即可。

河南除夕的习俗

  除夕夜有哪些规矩

  1、守岁

  除夕夜要守岁,据说守岁是为了迎灶王奶奶来人间,她会带来很多食物和物品。一说守岁是为了熬年,因为年这种猛兽晚上到人家为害。

  2、不能说不吉利的话

  过年不能说不吉利的话。比如“坏了“”丢了”“筷子断了”“碗打了”等。如果孩子说了“病”“死”等不吉利的话,大人要吐唾沫化解。

  3、不能打碎器皿

  除夕之夜不能打碎器皿,否则一年倒霉。有的地方则故意打碎盆碗,寓意“岁岁(碎碎)平安”。

  4、不能倒垃圾,泼脏水

  除夕夜不能倒垃圾,泼脏水,否则会弄脏了神灵,一年霉运。

  5、0点后才能放鞭炮

  除夕夜0点后才能放鞭炮,因为0点是辞旧迎新的节点。

  6、灯要常开

  除夕夜灯要常开,寓意来年光明。

当前天气生活 养生健康 地方特产 地方文化 美食天下 天气旅游 天气资讯 天气常识

热门景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