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健康 > 倒春寒是什么意思

倒春寒是什么意思

日期:2020-03-21 来源:周六天气网

  一、倒春寒是什么意思?

  倒春寒是指初春(一般指3月)气温回升较快,而在春季后期(一般指4月或5月)气温偏低的天气现象。因为春季是从冬季到夏季的过渡季节,所以高压区的夏季风慢慢由海洋向陆地推进。冬季风与夏季风两股冷暖气团互相控制,气旋活动频繁,天气也就呈现多变现象。

  有时早晨还是旭日东升,春风送暖,中午阳光暴晒,气温骤升;但傍晚则可能冷空气突然南下,使人恍如又回到了冬天。如果冷空气较强,可使气温猛降至10℃以下,甚至下雨下雪,持续时间可长达半个月。对于春季这样的气候,人们称之为倒春寒。

  在气象学中,“倒春寒”最早来源于农业,主要指真正的春天(通常人们将进入3月作为春天的开始)平均气温超过10℃以后,由于受较强冷空气频繁袭击,气温下降较快,持续时间长达1—2个星期以上的前暖后冷,并造成大范围地区农作物受冻害的天气现象或天气过程。

倒春寒是什么意思

  长期阴雨天气或频繁的冷空气侵袭,抑或持续冷高压控制下晴朗夜晚的强辐射冷却都易造成倒春寒。发生“倒春寒”时,如果冷空气较强,可使气温猛降至10℃以下,甚至下雨下雪,有时持续时间长达10天至半月。

  二、倒春寒的形成原因:

  倒春寒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不仅中国存在,日本、朝鲜、印度及美国等都有发生。中国春季(3月前后)是由冬季风转变为夏季风的过渡时期,其间常有从西北地区来的间歇性冷空气侵袭,冷空气南下与南方暖湿空气相持,形成持续性低温阴雨天气,即形成“倒春寒”。一般来说,当旬平均气温比常年偏低2℃以上,就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倒春寒。而冷空气南下越晚越强、降温范围越广,出现倒春寒的可能性就越大。

  三、倒春寒对健康的危害:

  1、危害心血管

  心脑血管病发病增加老年人热平衡的能力较差,其循环系统很容易受到倒春寒的刺激。交感神经受寒冷刺激后,兴奋度增高,全身皮肤表层毛细血管收缩,使血流阻力增大,导致血压升高。另外,天气突变会引起地球磁场的改变,诱发人体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由于老年人及心脑血管病患者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可能发生血压突然升高、脑梗塞、脑出血或心肌梗死。国外一项试验表明,让一组63~70岁的老人在室温为6℃的人工气候室里静坐看电视或看书,两小时后,老年人血压普遍升高了25毫米汞柱左右。而在同样条件下,青年人血压的变化很小。这说明低温容易使老年人的血管收缩。

当前天气生活 养生健康 地方特产 地方文化 美食天下 天气旅游 天气资讯 天气常识

热门景点推荐